搜索

0750-6208855

关注微信

0750-6208855

 粤ICP备18116056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江门  

Copyright © 2002-2019 Changhe Group. 长河集团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

|阅读| 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分类:
新闻资讯
作者:
来源:
2015/07/10 11:28
浏览量
评论:
【摘要】:
第十四届“青海农信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目前正在青海省举行,本届自行车赛于2015年7月4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开幕式,7月5日至7月18日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举行比赛。本届赛事共14天13个赛段,其中安排休息1天。赛事全程总距离为2940公里,比赛总距离为2021公里。途经青海的西宁市、多巴镇、大通县、青海湖景区、刚察县、西海镇、共和县、贵德县、循化县,甘肃的临夏、定西、天水、平凉,

 

第十四届青海农信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目前正在青海省举行,本届自行车赛于201574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开幕式,75日至718日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举行比赛。本届赛事共1413个赛段,其中安排休息1天。赛事全程总距离为2940公里,比赛总距离为2021公里。途经青海的西宁市、多巴镇、大通县、青海湖景区、刚察县、西海镇、共和县、贵德县、循化县,甘肃的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宁夏的中卫市,收官之战是水洞沟至银川赛段,并在银川市举行闭幕式。

国际自盟主席布莱恩·库克森对环湖赛不断走向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表示赞赏,并表示,国际自盟愿意为宣传环湖赛,提升环湖赛组织、赛事水平提供更多帮助。

青海省体育事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开拓出了以环湖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以及世界杯攀岩赛等三大体育品牌赛事,形成了独特的青海体育现象。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青海发展体育事业观念的转变。从2002年开始青海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至今已在体育产业发展道路上走了13年。在发展体育事业过程中,青海以品牌赛事为龙头,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核心,走出了一条独具青海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

 

 

青海体育产业有了大动作

有人说,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经济为依托。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青海,体育事业却取得了令许多经济发达地区惊叹的成绩。凭借独特的高原地域环境,青海体育拥有了鲜明的独特性和极强的吸引力,青海体育事业也开始了发展思路的大转变,迈开了跨越式发展步伐。

为更好地发挥体育产业在转方式、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青海有力推进,201563日,我省正式发布《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这对青海省体育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以体育产业为媒介实现竞技目标、做大品牌赛事、促进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国第2个正式制定出台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省份,这足以体现青海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在未来10年的体育事业发展中,青海将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倡导健康生活,创造发展条件,统筹协调推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多元产业相互融合,增加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逐步形成具有青海高原特点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未来10年,将是青海体育产业大发展的10年,560万青海人将不断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和决心,开展健全体育社会组织、大力发展职业体育、加快体育休闲基地建设、推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完善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加快发展赛事经济、丰富体育赛事活动、鼓励日常健身活动、加强体育文化宣传等17项内容发展体育事业。在加大政府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等资金来源之外,做好落实土地政策、加强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加快体育法治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海东近半村庄有健身点

特色赛事的发展与本土旅游、文化、民族等因素水乳交融,正在成为青海省的创新产业。这项产业也为海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海东充分展现其独特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搭建起了新的更大的平台。环湖赛、世界攀岩赛、黄河抢渡赛的举办,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海东。

近年来,海东也借助这三大国际赛事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引导全民参与,实现全民健身。同时,不断加大市、县、乡、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全面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确保了全民健身工程的蓬勃发展。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经费达1.2亿元,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通过构建体育组织网络,2011-2015年,海东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显著提高。目前,城市社区、行政村体育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60%50%100%的城市社区有健身点(站),50%的农村有健身点(站)。根据海东国民体质监测情况,每年有近4000人参加体质监测测试,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为74%,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达标率为28.6%。青少年体能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学每人具备两项体育技能,老年人、残疾人体育锻炼的比例也不断上升。

目前,海东共有体育总会及各类体育协会64个,全民健身点310个,会员达3500余人,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较好的组织保障。据统计,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近1000名。

在各种竞技体育项目此起彼伏的同时,群众性体育也在蓬勃发展。如今,无论是城区健身中心,还是乡村文化广场上,闲暇之余,打一套太极拳、跳一段锅庄、举办几场球类比赛,已成为海东人民最习以为常的事了。群众性体育运动遍布到了海东每一个广场和社区,各地举办各种体育赛事的积极性也不断高涨。海东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全民体育事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青海省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争取各方资金,夯实青海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全省体育设施旧貌换新颜。特别是农牧区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使城乡体育协调统筹发展,满足了城乡各族群众健身需求。同时,我省争取资金加大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雪炭工程、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登山救援等项目上的投入,进一步夯实了全省体育基础设施,也为促进我省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青海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市(州)、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有僧尼常住的寺院体育设施配备率达到100%;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质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24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5万人。支持发展体育产业项目100个,建成省级体育产业基地20个,建设汽摩房车营地100个,打造体育旅游精品项目50个,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5亿元。

海东市也在不断完善全面健身设施。十二五期间,建设体育设施2042个,建设河湟体育走廊篮球场145个,实施体育器材进寺院项目119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696套,城乡体育健身覆盖面达到60%以上,人均体育场面积为1.8㎡,城市小区健身场地覆盖面积达到80%,乡镇体育健身广场达到75%,每万人拥有固定健身点1个。同时,积极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

今后,青海还将继续把体育产业与体育旅游、登山、探险相结合,形成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青海体育产业品牌和强大的体育旅游市场。通过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比赛及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带动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力争使体育产业成为青海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走出独具青海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

来源:人民网作者:景宁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
>
|阅读| 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